上一頁

下一頁

第三章  如何掌握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 - 籲海峽兩岸及早展開和談

和談宜早不宜遲

    細心分析,當可發覺,這些困難皆與國家的未能統一有密切關連。倘和談能順利展開,一切的一切,當會隨著談判的進展而逐步獲得解決。茲舉其亟待解決的大難題略析於後:

一、

台獨問題:台獨問題,由來已久,早成為台灣走向幸福和平的一大障礙。發展至最近,更加使人擔心。本年二三月間,正當總統選舉之際,接二連三的事件(如民進黨國大代表擅改誓詞,聲明只效忠台灣人民,而非效忠中華民國人民;火燒立法院,在牆上寫上「台灣要獨立」、「台灣要血洗」等字句;以及於中正紀念堂焚燒國旗),在在顯示出某些人的用心,其最大目的不是為改革,甚至不是要奪權,而是要革命,要將台灣變成一獨立國體,永遠割離於中國之外。此種危害國家、分裂民族的行為,如不及時抑止,恐將後患無窮。要消弭「台獨」的威脅,最好的辦法是兩岸及早展開和談,正告世人台灣與大陸均為中國領土,斷不能分割。然後始能止息台獨分子的不軌野心,始能免除國家陷於分裂。
 

二、

政治問題:兩岸的政治情況亦各有其隱憂。大陸方面,政治問題主要源於一黨專政,黨員特權造成幹部腐敗,因而失去人民的信賴(「六四」前確如此)。台灣方面,憲政體制的改革,不但涉及權力的轉移,亦掀起了統獨之爭。由於有此鬥爭,遂使本來和諧的,能將社會帶向進步的改革,變得異常複雜。很多措施非但不能針對真正的問題而加以解決,甚且背離原旨。

以上所陳兩岸的政治問題,如要獲得解決,最好的辦法還是及早展開和談,以光明磊落、誠心誠意為國為民的態度去商討兩岸的合作與統一。使大陸人民從真正的、開明的事實中重建信心,也使台灣同胞不再為追求一不可達之目標而浪費精神,徒然增加社會困擾。
 

三、

種族問題:國內新疆、西藏等地的離心分子時思異動,謀求獨立。此時倘台獨勢成,必彼此呼應,相互激盪,助長獨立聲勢,危害國家。兩岸欲解除此一威脅,也可通過和平的談判表明今後施政的方針,一以民主開放、自尊尊人的精神為依歸,讓少數民族安心繼續留於此一大家庭。如此,則離心離德意識,當可消除。
 

四、

港澳問題:中共當局,倘能正視現實,當知港澳的回歸,前途滿佈荊棘(尤其是香港)。其中原因,主要因為中港、中澳之間彼此互不信任所致。港澳人士據中共過往的施政紀錄,對中共的誠意與能力表示懷疑。而中共方面,則深知港澳有部分人士熱愛民主自由,有部分人對社會主義非但不能認同,甚且表現出萬分抗拒的不友善態度。因此中共屢屢指稱香港為顛覆基地,顯示出強烈的猜忌心與敵視心。似此關係,將來回歸之後,如何求得港、澳的安定繁榮?

歸根究底,中共最大的顧忌不在港、澳,而在台灣。即使中共揚言香港為反共基地,其所指亦已暗示反共人士,背後獲得台灣的支持。因此兩岸如能及早和談,消除敵意,建立誠懇而友善的關係,則一切顧慮當不再存在,一切猜忌亦煙消雲散,港澳人士便可從祥和的氣氛中建立信心。如此,則一切皆有可為。

    我們既然從正面分析過及早展開和談,對整個中國(包括兩岸及港、澳)的好處,現在不妨從反面的角度看一看,如不掌握良機,握手言和,將會有甚麼隱憂:

一、

越遲談判,統一的向心力越弱。不容否認,無論大陸或台灣,最熱中於統一大業者是年老的一代。就以台灣來說,資深而深具影響力的政治人士、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,他們對國家統一的實現,有強烈的使命感和向心力。因為他們來自大陸,有濃厚的思鄉情意結,有熱切的回歸企求。可惜,這些人正日漸老成凋謝,去世的去世,退休的退休。極其量一兩年後,憲政體制改革,國會作全面的改選時,他們便必須離開現有的崗位,不再問政。假如不趁著這股仍足影響大局的力量依然存在,及時開拓和談初階,當年青一代支配政局,歸屬感當漸淡,使命感必漸薄,而離心的傾向反會增加。一旦自命「標準台灣人」的台獨派當權,則和平統一之門,恐將不易打開。
 

二、

越遲談判,台獨的傾向便越濃。台灣經濟,近年突飛猛進,擠身富裕之林。除了所謂台籍人士,即使父母來自大陸的一代,有部分本已擔心一旦與大陸統一,勢將影響他們自由富庶的生活,故頗存獨立傾向。加以世界貧窮國家,看準形勢,從中圖利,近年漸多與台灣訂交,此一現象,亦足助長台灣人的獨立意識。

 

上一頁

下一頁